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作为制造业的发展愿景,智能制造(工业4.0)已然是业界的共识。然而,智能制造的具体细节如何,以及在企业内如何推进,业内并没有清晰和系统的阐述。人们热衷于参加各种行业论坛,或者奔波于各种企业案例分享会,又或者请IT服务厂商提供方案;如此种种,还是不能保证企业就一定走在奔向“智能制造”的康庄大道。行业论坛交流也好,企业案例分享也好,厂商解决方案也好,其实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通过自身系统性思考,并贴合企业自身禀赋的智能制造“全景图”和实现路径。本文中,笔者尝试提出一种智能制造的战略与执行框架,希望对企业在制定自身智能制造战略和计划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图1:智能制造的战略与执行框架
图1所示的智能制造战略与执行框架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⑴ 数字化愿景、策略与举措;⑵ 数字化赋能与转型;⑶数字化动态适配与绩效。
(1)数字化愿景、策略与举措
企业的数字化愿景、策略与举措,是从未来来看现在,从企业的数字化愿景来倒推相应的策略和举措,最终落实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这保证了企业从长期的、战略的、系统的视角来看待企业中的智能制造,从而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并避免一些短视性行为,杜绝建设过程中投资浪费。
以华为公司为例,她的数字化愿景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由此推导出以“ROADS”(Real Time, On-Demand,All-Online,DIY,Social)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策略,以及支持该策略得以实现的举措和以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制造时代,每一个企业都应结合其行业特点和自身禀赋,制定出企业所特有的数字化愿景、策略和举措。这需要企业自己亲力亲为,可以借鉴,但肯定不能照搬和复制。
(2)数字化赋能与转型
企业的数字化赋能与转型,是从局部到整体,从企业现状、业务瓶颈、关键成功要素和能力重塑等角度来看智能制造的具体落地和推进工作。如果说数字化愿景是企业的“诗和远方”,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来解决业务瓶颈就是企业中“现实的骨感”。
从业务瓶颈消除入手,从关键成功要素和能力重塑入手,每天前进一小步,积小胜为大胜,企业的智能制造建设就不会无处着手。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她本身是一个大杂烩,其具体应用的业务场景很多,不同的行业,行业中的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钢铁等流程行业可能比较重视设备的预测性维护、能源管理和环境安全,离散型制造业可能比较着重生产计划和可视化,设备制造等服务型制造企业可能比较关注资产的远程控制,精密和高端制造企业可能关注的是生产过程追溯和产品质量,等等。
图2: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
(3)数字化动态适配与绩效
数字化愿景、策略与举措是从未来看现在,是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赋能与转型是从局部看整体,是企业的数字化执行;战略与执行之间的关联和整合就是数字化动态适配与绩效,即企业智能制造建设过程中的目标管理。
数字化动态适配是对智能制造建设工作的周期性审视,以确保战略与执行之间的有机关联和“知行合一”;即日常执行不偏离战略的方向和轨道;或者,根据实践的执行结果来修正战略的设定;又或者,确保数字化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
企业的智能制造建设工作,既是一场组织革命,也是一项战略投资行为。为了让战略和执行服从于企业的发展,助力于企业经营目标(效率提升、营收增长、组织进化)的实现,必须对智能制造的战略和执行进行绩效管理,定期为智能制造的日常工作“测测速”,“量量温”,“算算账”。
对企业而言,智能制造是一趟“旅行”,它可能要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这趟“旅行”就像开车,需要企业眼望前方,手握方向,脚踩油门,目的地才有可能顺利到达。在图1所示的智能制造战略与执行框架图中,数字化愿景、策略与举措就是“眼望前方”,数字化赋能与转型就是“脚踩油门”,数字化动态适配和绩效就是“手握方向”,三位一体,助力企业智能制造事业的顺利达成。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gh_6b0db453cee1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
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