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摘要:随着企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在各企业日益得到重视并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对于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内部审计则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各种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估、分析和监督,对企业各运行程序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用进行探究分析,寻找在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体系建设中作用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理论内涵
(一)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是在专业监管制度的帮助下,实现对企业运营管理风险的监督和防范,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得到全面监管,该种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了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衡量的标志。而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参与的结果,实现企业根本经营发展目标,最终展示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态,让风险管理操作得到全面执行。
(二)内部审计
从宏观角度来看,许多规模较大的公司有内部审计部门。在所属的公司内,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独立机构。这些审计部门检查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财务真实性、信息完整性、生产经营活动效率。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根据发展进程审计公司的项目。外部环境审计是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委托进行审计,由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任务,由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不应该只考虑监督职能,还应通过评估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最终目标相同
从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分析,二者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组织目标,具有监视和控制点。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实现社会组织发展目标的具体决策和步骤。因此,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一项必需的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体系要进行自我完善与外部改进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起着“再控制”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找到和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找到企业必需的内部控制环节。而且内部审计有助于找到控制的方式并同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因此,一个企业想要稳健持续发展就必须完善自身的内控体系建设,而想要内控体系建设得以完善,认清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控制环境中的作用
一个企业的内部审計如果责任分工明确,能良好地履行职能,那么企业相应层级在定期完善内控制制度设计时便可以参考内部审计报告审查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相应缺陷,从而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修正内控问题,营造良好控制环境。 另一方面,如果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其职能,那么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便能及时地得到曝光,这样的良性循环能为企业营造反舞弊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控制环境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提供咨询服务,它是风险评估的主要执行者。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此外在审计全流程中收集到的证据也有利于相关部门进行风险分析,从而排除内控隐患。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审计过程中的大量资料,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为企业已执行风险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充分性进行定期评估;作为独立的部门在其他部门风险管理中进行协调。
(三)内部审计在控制活动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可以算作企业针对相关风险采取的控制活动之一,它是对其他控制活动的“再控制”,是其他控制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即确认、评价和咨询。确认是指对控制活动进行的检查,当控制活动失效时,通过内审工作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具体来说,内审人员在对业务进行审计时,会关注对应流程是否得到授权,相关环节是否职责分离。这样通过审计就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评估,保证相应环节得到有效执行。评价和咨询是指对控制活动的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且对需要改进相关控制提供咨询意见,从而促进控制活动的不断更新与优化。
(四)内部审计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收集证据、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中成功地收集并向董事会及相关层级沟通传递信息,有助于评价信息与沟通是否有效。内审人员执行工作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进行审查,评估信息在部门间的传递是否畅通,从而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保证内控得到有效执行。
(五)内部审计在监督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监督力量,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个部分。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而内部监督是指董事会、管理层的监督。具体来说,外部监督可以通过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予以体现,虽然外部监督独立性较强,且存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作为指导,然而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模式起步较晚,审计报告的质量尚有待提高。此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利用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在某一时点观察到的内控状况往往不够全面深入。而在内部监督方面,高管层、董事会本身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往往也不够细致深入,唯有借助内部审计才能对整个内控体系有全局的把握。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本身在普通的业务审计工作中掌握大量证据且对企业整体运作、规章制度掌握全面,因此理论上通过内审部门执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可信度较高,对于内控体系建设的监督力度较强,具有明显优势。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相关的法律标准
首先,内部审计本身的准则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已有的内部审计准则主要参照IIA 颁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它是一个通用的指导框架。但对不同类型组织、不同行业的内部审计指导有限,内部审计的应用、评价都缺乏更为具体的规范体系作支撑。其次,内部审计准则中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具体准则尚待完善。行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目前内审人员主要参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进行评价,我国尚不存在统一细化的行业评价标准,因此内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往往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判断,这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观性较强,行业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不具备可比性。
(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作用的忽视,机构设置存在问题
管理层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与企业内控体系密切相关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为企业提供重要决策信息的部门,却常常受到领导的干预,许多数据违背了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决策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目前各企业内审部门的机构设置差异过大,很多企业的内审部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形同虚设。最典型的机构设置问题是许多企业的内审部门主要向管理层汇报工作,有的甚至使审计部门成为财务部门的下属部门。这使得内审部门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即使发现内控问题也难以向相应的层级及时汇报、提供咨询,因而难以发挥其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有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部门创新力不足,跟不上企业内控信息化建设步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环境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不仅需要审计部门向创新型、信息型、技术型的部门转变,还需要不断创新审计思维,由监督性质的监督部门向为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转变。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成熟地使用ERP系统来管理公司。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更新与发展,利用信息系统也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转型升级。这对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又有了更高要求,而内部审计对此的适应性明显不足。
(四)审计队伍存在问题
再好的制度需要有人员去实施和执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当前大多数企业的内审人员都是过多的关注财务数据,对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流程、企业内控环境、各项要素和行业发展趋势缺乏了解,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再者,审计人员缺乏全面的风险意识,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企业的内控体系。最后,审计人员不能坚持持续学习,大部分时间依靠过去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也要求内审人员需要不断挺高实践与学习能力,提倡终身学习,全面学习。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体系建设中作用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度建设
针对标准制度建设,可以从外部法律标准和内部企业规章制度这两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对于外部法律标准建设,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指引。其次,具体到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内审准则中的内控审计部分准则,细化指引,使得内审人员进行内控时获得更多指导,在细化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相銜接。最后,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同行业内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作业层级具体标准,从而使得内审人员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更加客观,在企业所在行业内具有可比性。同时,企业还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流程标准,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二)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本身具有监督功能、统计与评估功能,必须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企业应完善内审部门的机构设置,保证内审部门无论是形式还是实质上均能隶属于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管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
从而提高内审的独立性与审计质量。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在设立内审部门的时候应尽量采取垂直管理的模式,下属子公司内审部门直接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在内审人员配备上也要考虑独立性原则,内审人员不得兼任其他职务,在执行内审工作时不得参与自己近期调职前曾经在其他部门负责过的项目。同时,要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发展与进步。
(三)内部审计部门需加强创新,转变内部审计的审计方式
内部审计部门应由“监督型部门”向“服务型部门”转变,全面把控企业内控运行程序,监督企业发展进程,评估企业各项指标。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适应现代化变化的信息环境,企业应根据业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投入资金,构建信息化审计平台使其与业务平台充分对接,从而使内部审计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发挥其确认咨询的职能。具体到内部控制审计,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动态性,因此某一时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的审计结果不能代表企业在整个期间的内控有效,在企业内部的内控审计领域,可考虑利用 CAATs、XBRL技术框架等构建持续审计平台。此外,由于企业在信息化时代的很多内部控制程序都通过信息系统予以体现,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重视对信息系统相关控制的审计,企业可以考虑引进COBIT框架,从而提高企业的IT治理水平。
(四)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事业的核心,也是企业的核心。企业应每年定期组织内审人员培训,引导审计人员全面了解和认识企业,增加审计人员对企业业务的熟悉程度,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更加负责、更加权威的数据。企业应鼓励内审人员培养创新审计思维,定期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职能的新想法,在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时充分听取内审人员建议,对于提出建设性建议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只有拥有较强专业知识且对企业有深厚感情的队伍,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把控内控风险服务,综合评估企业各项指标,最大限度降低各项风险,全面弥补企业内控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晏晓丽.浅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2020(10):237- 238.
[2]孟庆辉.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J].财会月刊,2005,(30):44.
[3]李颖.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3):21-22.
[4]田发蕾.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03):39-40.
[5]雷晶竹.论企业内部审计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J].中国市场,2019(14).
作者简介:
吴蕾(1995.10-),女,汉族,籍贯:甘肃天水人,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审计硕士,研究方向:内部审计。
兰州财经大学吴蕾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