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品牌研究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图标
在线办公
图标
图标
联系我们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品牌研究杂志社: 品牌研究杂志社

图标
首页
>
论文选登
>
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返回

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3/9/8 2:00:00  点击:299


       

摘要:在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中,以往的银行经营模式被逐步改变,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成为了未来趋势。在外部环境的逐步复杂下,在大数据的推广应用下,现有银行也面临着更大难度的风险管理。以下分析大数据背景下,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大数据;应用

引言: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影响下,国内银行对数据收集及处理加强了重视,在各银行业务中,大数据的应用越发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为银行的风险管理等工作,带来了全新机遇,有利于银行竞争实力的提升。但同时,因大数据的特征影响,它也为银行管理带来了一定挑战,要探究银行风险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银行工作者便应首先了解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一、大数据背景下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中,互联网是银行开展业务及服务的重要载体,互联网在国民生活生产内的深度融合,让人们在业务查询及办理时,总会期望利用互联网手段[1]。在掌握国民该类思维模式后,大数据时代中,银行对金融服务进行的创新将有方向可行,且势在必行。在金融服务的创新中,银行可利用互联网对以往的柜台服务进行转变,在新金融产品的开发及推广中应用线上服务模式,以互联网为用户带来更便利的服务支持,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准。此外,在用户喜好的分析中,大数据也是一项重要技术,利用对用户投资偏好、行为习惯等信息的合理分析,综合得出会受用户喜爱的投资领域、金融产品等,并为用户进行针对性产品及业务的推荐,提升银行的客户成交率。

(二)挑战

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国民消费理念、消费习惯被改变,但同时互联网也为银行发展带来了挑战。首先,和互联网金融有关的产品会不被所有用户所接受,尤其年龄偏大、思想观念相对陈旧等的用户,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有限,因此更多新产品无法实现在市场内的快速推广,当传统银行要实现转型发展时,大数据也为其带来了经营风险。其次,在大数据时代中,互联网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大,若银行在监管上不够到位,便会带来网络安全隐患,导致用户信息被盗取泄露,造成网络诈骗,为银行客户带来较大损失。最后,在不规范的借贷平台中,其借贷行为的不规范,也让国民对互联网金融有着一定负面认识,这也是影响互联网金融、现代银行发展的阻力。

二、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一)集中式风险监测预警

在大数据时代中,银行风险预警及监测均可更为便捷,银行拥有用户的交易记录等不同信息,以往的技术无法对该类信息充分利用,而大数据的出现,便可对现有技术障碍良好克服,让银行交易信息数据发挥最大化的价值[2]。在银行客户数量的逐步增长下,客户信息也逐步复杂,而集中式风险监测预警中心的构建,能汇总银行信息,达成全面管控银行风险的效果。而风险全面控制一般分为三点,即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测。银行信息存在多变及动态性,在大数据分析中,分析人员应对银行信息及时分析挖掘,以此掌握其中的潜在风险,实现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例如在客户贷款风险的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监测客户存款、结算及交易内的大幅变动,异常交易信息会被监测中心所发现,当交易状况不在正常范围时,监测中心便可自动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当业务人员得到通知后,便可对贷款者信息、审批决策及意见进行核实,以此再完成后续管理。该监测中心的构建,能提升风险预警、风险监测的时效性,及时对异常状况发现并报警,达成风险管理,降低银行的损失。

(二)互联网反欺诈平台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下,银行应对外部欺诈特征深入分析,并在银行网上平台内进行反欺诈平台的构建[3]。该平台应具备智能化、实时性及自动化等特征,并和银行业务条线相渗透,对银行内外资源作整合,对银行优势充分利用,以此为平台带来有效数据及模型基础。其次,平台可利用历史交易数据、设备指纹,为客户构建行为习惯数据库,对各客户行为画像。当客户发起交易时,系统可将其行为画像对比于反欺诈特征,当匹配度偏低时,即可进行可疑交易的判定,精准打击不道德的交易行为。

(三)事后检查评价机制

在大数据时代中,银行要做好风险管理,事后检查评价机制的构建便不可或缺,它有利于银行提升风险管理的实效性,以事后检查,逐步进行事后评价机制、责任管理等机制的完善。首先,在事后评价机制中,通过对业务规则、数据技术模型的利用,扫描银行数据,以此进行隐藏风险隐患的挖掘,找到技术偏差,将银行的控制水准有效提升。其次,在责任管理机制中,该机制可配合于其他机制,当风险问题发生时,能及时明确责任人,及时解决问题,并实现各责任人风险意识的提升,达成风险源头控制的效果,避免局面无法控制。最后,在纠偏机制中,它能严格检查风险管理内的异常项目,并了解异常产生的原因,安排项目重新启动的过程,对有关策略及时调整,实现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

(四)智能化的风险控制

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各银行均积极进行风险监控技术的开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优化风险监管。例如各银行大数据平台的打造,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利用了银行的业务数据,在实现营销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風险管理的智能化水准。而在银行风险管理中,也诞生了不同的数据化风控产品,例如部分产品可对网站数据进行机器抓取,抓取如消费网站、购物网站数据等,而上述数据均可为征信报告制定提供来源,以大数据对个人征信综合分析,保障征信报告的全面性。其次,部分产品可利用图关联,以可视化形式,对客户资金往来、交易信息进行展示,各客户均有对应的信息网络,通过定期的全面扫描,便可找到异常客户信息。最后,部分产品可整合互联网内不同风险信息,为银行在贷款前调查、贷款后监控等工作带来信息支持,协助银行对贷款风险及时发现,便于及时补救。

(五)以大数据信息共享

在大数据时代中,银行要对大数据分析充分利用,整合海量信息,在其中进行有效信息的挖掘。对银行而言,该机构有着丰富的数据资源,且数据具备价值高、标准化等特征,深度挖掘该类数据,能实现数据深度价值的发挥。银行可对信息搜索引擎技術进行引入,为用户提供深度感知市场的机会,使其在银行产品或服务选择中,拥有更多有效的参考信息,保障产品服务选择的适宜性。在银行中,整合分享其内外部的不同信息,有利于分析客户、客户有关关系等风险,实现风险管理水准的提高,提升风险评估质量,提高风险管理可靠性。

(六)开发机器投顾业务

该业务在于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以此构建在线式财务管理工具,以智能算法、投资组合优化等为理论模型,为用户带来不同的投资建议。而该业务具备的优势有以下几点,即从客户风险偏好出发完成个性化定制,以科学理论为支撑合理配置,避免情绪化、非理性的投资,以及自动对大批量的服务客户进行运算的优势。而在现阶段中,我国的机器投顾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企业对机器投顾产品的推出也有限,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产品,其次是互联网公司所开发的财富管理应用,最后是第三方的独立智能投顾产品。在以往的投资活动中,因多数国民不具备一定理财经历,普通客户因此无法获得合理投资顾问等服务,而机器投顾可在同一时间内,以一对多模式为不同客户带来服务,以此对普通客户面临的服务短板进行弥补,为其带来更为合理的资产配置参考,避免因对客户风险习惯未充分挖掘所带来的客户风险。

(七)大数据信用评分

大数据信用评分机制的构建,能实现风险决策机制的完善,降低大数据时代中银行面临的风险。在大数据的应用下,银行在信用评级上能更为便捷,以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信用评分机制,全面调查用户征信。例如在传统的征信体系中,部分个人及企业均未拥有记录,该机制的构建,便能评价该类无记录个人或企业,为银行带来业务支持。而该机制和银行不同业务的联系,和贷款后监控、放款核验等银行各业务系统的对接,能为风险决策部、业务部带来充足完整的信息资料,为业务风险评估带来帮助,降低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质量。

结束语:结合以上,大数据的出现,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及机遇,银行应对大数据牢牢把握,以此对银行的数据整理体系作完善,实现信息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利用,提升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为银行的健康发展带来助力。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究了大数据在银行风险管理内的应用,但上述应用方法的实践,仍需结合不同银行的真实情况,在实践应用中改进优化。

参考文献:

[1]赵强.大数据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商情,2019,000(018):176.

[2]刘强.大数据在商业银行风险管控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9,000(016):165-165.

[3]李雪.大数据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8,000(032):164.

杭州银行王丹怡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品牌研究杂志社

2023/09/08

品牌研究杂志读者评论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晒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