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品牌研究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图标
在线办公
图标
图标
联系我们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品牌研究杂志社: 品牌研究杂志社

图标
首页
>
论文选登
>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研究
返回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研究

时间:2022/12/11 2:00:00  点击:163


       

摘要: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金融体系日趋复杂,累积的金融风险和潜在的隐患正逐步扩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业、房地产业、地方政府债务等几个领域进行分析,总结系统性金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

一、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表征

(一)影子银行发展较快,互联网金融问题频发

自2010年到2017年期间,影子银行从一诞生就呈现野蛮发展态势。截至2017年,全国影子银行的信贷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小微企业融资难、市场资金需求大等原因催生了影子银行,另一方面,征信体系不健全以及监管的缺失和滞后使其得到了膨胀式的发展。准入监管和退出监管制度的缺失导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P2P平台大量上线,并且超过半数的平台经营不规范,运转不健康的现象普遍存在,存在重大流动性风险隐患。类似E租宝、泛亚非法集资、高息放贷、“庞氏骗局”的事件时有发生,波及范围广,涉及数额巨大。很多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人承担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互联网金融出现风险,由于其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带来的潜在风险将会大大超出传统金融。

(二)房地产泡沫明显,房价过高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投入,房价节节攀升,上涨更加普遍且涨幅较大。其中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房产相对价格即房价与收入比,还是房产绝对价格都已经位居世界高位,国内三四线城市房价上升也是愈演愈烈。房地产泡沫面临破裂的风险已经相当明显,进一步加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程度。政府采取限购、限售、控制住房贷款等调控措施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导致投资疲软,经济增速下降,受土地财政政策和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的限制,政府就会继续发展房地产市场致使房价迎来下一轮的上涨。短期来看,房价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多处于潜伏阶段,表面金融系统总体稳定性,长期来看,风险缓慢上升主要通过融资成本、资金价格的渠道来进行传导。一旦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将会导致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的上升并进一步的扩散蔓延。房地产泡沫破裂进而房价大幅下跌,造成融资成本变高,资金的价格波动,信贷恶化,银行不良贷款率激增,最终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地方政府债务突出

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纳入预算管理之内的债务达16.5万亿元,赤字率不断增大。为了筹集资金有些地方政府建立了专门的融资平台,或者利用其它公开和隐蔽的方式间接性进行借债,以此来打破《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限制,目前,全国约40%的县出于财政赤字,省市级政府也有着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债务。西部地区有些政府的累积债务是其年财政税收的两倍之多,若没有了上级财政的支持以现有实力和发展状态债务将无力偿还,政府债务的危机就会以货币的形式转化为货币危机。

(四)金融杠杆过高

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过高,相比2007年翻了一番,其负债总额约为GDP的1.7倍,同时金融业、居民也在持续加杠杆导致社会杠杆率整体上升。高杠杆容易引发明斯基时刻,Carmen (2009)认为明斯基时刻就是指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经济平稳发展、杠杆快速上升之后,资产价格、现金流突然出现全面下行,从而触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程度[1]。夏越(2018)认为金融杠杆过高会增加维护金融稳定的成本,还会通过对实体部门的挤压效应与资本配置扭曲效应加大这种风险效应,从而对金融稳定造成负面冲击[2]。

由此可见,金融风险不再孤立的存在于单个市场或部门,它穿梭在外汇市场、债券、房地产业等众多领域。由于不同领域之间关联度较高,任何一个风险点一旦爆发,金融风险就将在不同部门传导,进而转变为全局性的问题,最终诱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将使我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市场失去信心、金融体系崩溃以及引发经济危机。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注,增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我国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是因为过去我国金融市场一直实行双轨制,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并且在过去的20多年里平均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10%,较高的经济增速缓解了金融风险爆发的压力,政府兜底和政府救市使我国平稳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保证了市场的平稳运行,很大程度的维护了投资者的信心。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兜底能力的减弱,金融创新使监管增大难度,僵尸企业的越来越多,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正逐渐变大。详细来讲,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金融体系内部的影响

谈到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积聚的原因首先要提的就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结果,改革使市场上出现了正规和非正规市场并存的双轨制局面,正规部门中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资金得不到最优配置,在非正规部门中则存在监管滞后和政策缺失、征信系统不完善以及创新过度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上升。另外,我国金融监管模式为分业监管,分业监管造成监管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也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割裂,对重要领域和风险点监管重复或缺位。各金融机构之间联系紧密,一旦风险爆发便会极速传播并且产生共振效应。

(二)外部宏观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模式正在转型升级,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经济不再像前些年那样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一些高能耗、产能过剩的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利润空间缩减,资金流转困难,不良資产和僵尸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没有受到规范管理,间接或变相发债以及各种担保问题导致债务违约事件开始增多。地方财政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土地出让收入,出让土地开发房地产成了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经济脱离实体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泡沫的膨胀和金融风险的累积。

三、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金融系统风险预警与风险隔离机制

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传导性,一旦风险点爆发将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大范围的不利影响,因此对风险点采取隔离措施,建立风险防火墙,避免风险的扩大。密切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制度,首先要做到准确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将风险的承担类、定价类、集中度和关联度指标归纳到风险预警系统中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应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准备金制度;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

(二)解决“脱实向虚”,让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很大程度依赖房地产行业,大量资金脱离实体流入房地产业,为防止房地产泡沫破裂和进一步膨胀,让资金更多的回归实体,应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落实房产税制度,让空置房源流入市场,调节房产的供给,缓慢释放房地产市场泡沫,并遏制房价大幅波动的势头,保证房价平稳下降。

(三)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遏制影子银行发展

商业银行应把安全性放于首位,妥善控制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表外”业务也应受到严格的监管,积极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存贷比管理制度,在制度上把控影子銀行出现的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方面,应该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以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质量,制定严格的市场退出制度,避免互联网金融企业退出市场时留下“烂摊子”;应控制互联网金融的信贷额度,完善征信系统,加大信息的披露以及监管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为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考虑适时单独设立一个部门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统一监管。

(四)改革财税和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清理僵尸企业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需要改革和创新政府融资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将地方债务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中来,建立领导负责制;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批,科学举债;探索一条稳定、可持续的融资方式,减轻对土地财政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的依赖。

在清理僵尸企业时,政府应设置僵尸企业清算专项基金,并建立完善的企业退出机制,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并且不能进行结构性改造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妥善处理不良资产、债务、设备和资本的回收。成立企业再生机构,重新整合企业资源,规划新的发展策略,或者采取债转股的方式化解企业债务,通过更换企业管理层等方式激发企业活力,帮助其扭转亏损局面。

参考文献:

[1]Carmen M. Reinhard and Kenneth Rogoff, This Time Is Different: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2]夏越.金融杠杆如何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U型关系与空间溢出[J].上海金融,2018(12):6-19+38.

[3]葛扬.新时代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8):36-43.

[4]杨彪,陈芳.浅谈新时代我国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化解策略[J].纳税,2019,13(28):185-186.

[5]熊兵.“僵尸企业”治理的他国经验[J].改革,2016(03):120-127.

[6]沈悦,郭培利,李巍军.房价冲击如何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J].财贸研究.2015,26(3):120-127.

[7]王朝阳,王文汇.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表现与防范:一个文献综述的视角[J].金融评论.2018,10(5):100-113,125-126.

[8]李娟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与化解对策[J].新金融.2011,(2):51-54.

[9]王志成,徐权,赵文发.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6(07):33-40.

[10]张泉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诱因和防范:金融与财政联动视角[J].改革.2014,(10):74-83.

山东聊城大学商学院马龙建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品牌研究杂志社

2022/12/11

品牌研究杂志读者评论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晒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