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摘 要:众所周知,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中的安全问题,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城市问题与安全问题的耦合,使城市安全问题研究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发展城市,其目标是用先进技术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和谐发展、城市宜居、城市高效运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人口发展;公共安全;对策
一、概述
从总体来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问题呈现出来一种重要的态势,我们一般将这种基本态势称为“物—人”双重分化的基本态势。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来说,有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全球化影响下,经济曲折动荡风险作用于城市的生产环节、社会结构深度转型风险作用于城市生活环节、城市基建脆弱风险作用于城市安全环节,三种风险同时对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维护构成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职业分化产生的工作差异容易导致生产场所与生产过程的风险累积,利益分化产生的群体矛盾容易借助新媒体技术,以暴力化的特征破坏正常社会秩序。而对于超大城市来说,这些因素愈加不可控制,我们看到人员的这些特性往往呈现出多地域、大规模、短时间的快速聚集与流动的特点,这些特点会进一步增加了公共安全维护与社会治安管控的压力与难度,也为特定暴力分子制造群众伤害与社会破坏等事件提供了条件与机会。
如果抛开其他的影响因素,仅仅只是从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成因看,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扩大化与否,主要受三类因素的影响:第一,政府应对效率;第二,群体情绪累积;第三,媒体舆论导向。这三点因素是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一个风险栓,因而城市生活的流动性与多样性往往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效度形成冲击,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在风险的管控过程中始终伴随紧张感与压力感,这些压力感和紧张感往往会成为基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个桎梏,在管控过程中,也会让职能部门身陷囹圄,进退两难。同时,很多公共安全事件的产生看似偶发,实则不然,但凡一起公共安全事件的产生,定然会有其必然存在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存在必然的逻辑链条——即是监管的源头失效、处置的过程失当、善后的结果失衡;群体的社会情绪往往伴随公共危机事件的进展而演化,部分个体或者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落差,容易因不同危机事件的刺激而导致情绪的失控,进而引发暴力行为;而很多事,媒体舆论往往会推波助澜,它们会让事态更加焦灼化,这种媒体舆论的导向具有双重性效果,这种过度的发酵会让很多本来具有积极意义的事件丧失其可以正面化的能量,在其被媒体消费的同时,让社会情绪火上浇油,因而,公共安全事件的过度解读以及主观误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扩散社会情绪并制造效仿对象的反向作用。
城市公共安全涉及的内容在当前阶段主要围绕两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城市人口规模的控制问题,特别是特大型城市如何科学有序地进行人口安置,成为影响城市发展以及安全风险化解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亟须破解的问题是,在大量国内人口导入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应对人群的规模化积聚效应带来的风险问题,这一问题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议题紧密相关,涉及不同人群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诸多需求与诉求,处置不当会引发连锁反应。其次,公共安全问题的内容主要涉及城市社会的治理问题,既包括物品层面的安全防护,也包括人员群体的矛盾调处。目前中国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子系统存在发展失衡、匹配失调的现象。在人口向超大城市快速集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文化”“重开发,轻环保”“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重速度,轻品质”“要数量,不要质量”“要人手,不要人口”的现象。由于各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耦合和功能互补,超大城市普遍存在系统性脆弱,因而抗御安全风险的恢复力也就大打折扣。
二、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
能够料想到的,人类的未来,如果想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立体化、精准化治理,那就必须要有效提升政府的城市治理水平。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他们分别是:一、智慧社区;二、智慧园区;三、城市安全。这3个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应用场景一跃而成为了舞台当中最亮眼的明星。智慧社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智慧园区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特色功能区块和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安全是政府为城市中的居民、企业所提供的基本保障。
公共安全管理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健康平稳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国家的定海神针,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我们以独到的眼光能够预见到,就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社会会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网格化、监测预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框架,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为公共安全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服务和应用支撑。在新型城市标准体系基础上,应结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特点,以公共安全数据治理、信息共享、应用设计、系统对接和业務协同及效能为目标,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以跨摄像机多目标人员跟踪系统为例,这是基于视觉注意力的行人再识别特征提取。系统利用行人再识别图像的显著性特征来增强跨视域特征融合表示,构建行人属性特征和基于视觉注意力的显著性特征的级联模型,解决跨摄像机行人再识别的问题。系统采用多源异构对抗网络迁移学习模型,构建源域和目标域的生成对抗网络,对每个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域分类器,以达到多属性联合跨域转换的目的,解决目标数据不足的问题,提高模型的鲁棒性。系统使用多重假设跟踪算法,建立跟踪假设生成树,结合时空关联因素,对跟踪假设生成树进行优化,达到高精度多目标跨摄像机人员追踪的目的。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基于跨视域特征融合方法的行人再识别,准确率为85%以上(比现有指标提高5%),基于多源异构迁移学习方法的行人再识别,准确率为85%以上(比现有指标提高10%),跨摄像机多目标人员跟踪,准确率为80%以上(比现有指标提高10%)。全自动的跨摄像机多人员跟踪和识别系统,适合城市内大范围区域的人员跟踪,可以克服摄像机拍摄角度、行人姿势、服饰变化等各种因素对跟踪精度带来的影响。针对目标数据不足以及新进入的跟踪目标等问题,系统更加稳健和鲁棒,可有效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三、人口规模增加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有一个广泛备受认可的概念,那就是如果在城市的资源和环境足以承载人口规模增长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人口规模增加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
这里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人口规模增加可以直接拉动消费增长。而且,肉眼可见的一点就是,在其中,新增青壮年群体的会诞生旺盛的购买愿望,这种购买愿望当中延伸而出的购房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其显著,效果拔群。
结合现阶段中国副省级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来看,新增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降低老年抚养比;老年抚养比降低不仅直接带来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还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促进人口质量提高。
人口规模的增加也会为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同林.城市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上海城市管理,2021,30(01):10-18.
[2]王晨,徐同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1,23(01):69-75.
[3]万旺根.城市公共安全剖析与展望[J].张江科技评论,2020(06):45-47.
[4]以体验为核心拓展公共安全科普教育新思路——记第十四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06):440.
作者简介:
陈雨桐(1989—),性别:女,民族:满,籍贯:北京朝阳,职务:人事主管,学历:本科,单位:中体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人口与劳动经济(经济学相关,人力相关)。
中体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陈雨桐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