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品牌研究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图标
在线办公
图标
图标
联系我们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品牌研究杂志社: 品牌研究杂志社

图标
首页
>
论文选登
>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返回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1/7/16 2:00:00  点击:2413


       

摘要:商业银行实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本质在于准确判断信用风险等级,据此给出应对与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途径措施。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应当结合专业技术手段来评估银行信用风险,不断健全与调整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机制。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存问题;改进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根源

首先是宏观政策改变。涉及到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出现调整,则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非常明显的信用风险影响。例如在货币政策以及银行信贷业务政策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将会面临客户信用贷款总体额度、信用风险等级以及银行信用管理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需要在短时间内给出应对以上各种银行信用风险的思路途径[1]。

其次是银行信贷业务。现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重点针对企业客户以及个体客户提供相关信贷业务,因此决定了银行为其提供信贷服务的客户自身信用等级、客户资金实力以及客户经济来源的稳定程度都会影响到银行信用风险。在某些情况下,商业银行针对发放贷款用户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客户信用审核,那么将会造成商业银行面临银行自有资产的损失[2]。

第三是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体系机制。银行内部的信用管理体系与信用保障机制是否达到完善性,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目前达到的信用风险等级。商业银行内部如果缺少完善的银行管理体系,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基础物资与资产存在安全威胁。在情况严重时,存在安全漏洞的商业银行管理体系可能会直接造成银行信用风险增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欠缺信用风险的监管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本身欠缺监管与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完整保障机制,那么客观上将会造成商业银行无法准确预测与评估银行信用风险,进而引发银行信用风险增高的后果。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针对银行内部现有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必须要不断加以完善,旨在严格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确保银行资金与资产的完整性。现阶段的某些商业银行仅限于重视银行运营效益,银行管理人员针对银行内部的信用管理保障机制没有给予重视,很容易带来银行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审核力度仍然有待增强

提供与发放信用贷款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对于即将发放信用贷款的银行客户首先必须要严格加以审核,确保贷款接受方符合良好信用标准。但是从现状来看,仍然存在某些商业银行没有做到严格审核发放贷款资质,导致商业银行将贷款资金发放给不具备还款经济能力的银行客户对象。此外,某些商业银行目前仍然亟待优化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的体系与机制,商业银行针对资金与信用风险控制举措应当予以全面强化[3]。

(三)商业银行存在滞后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

信用风险管理的总体实施效果主要决定于银行信用管理手段,商业银行目前面临非常复杂与多变的金融市场因素,商业银行如果无法做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监测金融市场风险,则会导致商业银行在面临各种信用风险时存在被动性与盲目性,无法做到主动控制与监测银行信用风险[4]。商业银行由于缺少信用风险监测控制中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因此无法确保整合与汇总海量的金融市場数据信息,商业银行现有的人工监测信用风险手段仍然存在滞后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改进对策

商业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如果要谋求发展与生存,则必须依靠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管理机制作为重要支撑。近些年以来,商业银行正在逐步扩大银行现有的信贷业务覆盖领域范围,客观上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经济利润。但是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会面临更高层次的银行信用风险。具体在完善与调整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目前实践中,商业银行必须关注以下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举措:

(一)健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控保障体系

风险管控体系构成了商业银行严格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最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得到商业银行管理负责人员的充分重视。现阶段的银行信用管理实施保障机制正在不断得到扩充与改进,商业银行针对信用风险能够实施严格与准确的监测,有效确保了银行信用风险在根源上得到控制[5]。

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在实施全面管控的过程中,银行管理人员应当致力于投入资源与资金来确保银行信用风险监管机制得以顺利推行,避免银行信用监管体系由于缺少物质资源支撑,进而造成商业银行无法正常实施信用审核与信用监管措施的后果产生。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对于现有的银行信用资产应当提供更为完善的保护管理,旨在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优良信誉形象树立。商业银行通过健全银行内控机制的做法,应当能确保达到银行信用等级提升的良好实践效果。

(二)严格审核以及准确评估信贷风险等级

银行信贷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提供各种类型银行贷款的业务实践领域,因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目前必须要确保银行信贷资金与资产充足,依靠充足的银行信贷资金与资源储备来确保银行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对于银行信贷风险予以合理的控制。作为商业银行中的贷款审查业务人员来讲,银行信贷审核业务人员必须要充分保证银行提供贷款的客户达到良好信用等级,防止出现损失银行信用资产的安全风险。

具体针对信贷风险评估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开展与实施中,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员应当严格按照信贷主体资质审核的标准来进行审查。为了达到准确与客观判断信贷风险等级的目标,那么商业银行目前应当通过识别客户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以及出具风险等级监测结论报告的形式来控制银行信贷风险,全面促进商业银行内部现有的信贷风险判断评估机制优化与调整。

银行管理负责人员针对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在不断更新与引进的基础上,对于现有的银行内部人才必须要强化培训,依靠智能化培训平台来督促银行管理领域的具体业务人员全面提升自身素养。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负责实施人员必须要乐于接受全新管理手段,善于调整转变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认识与思路。银行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于实时性的银行信用风险以及市场数据信息应当准确加以收集,依靠智能化软件来汇总相关数据内容,并且还要及时沟通银行管理人员。商业银行的人才实力提升与增强将会促进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商业银行目前针对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珍贵业务人才应当予以积极的引进,合理改造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人才队伍基本组成结构。

(三)引进人工智能与信息化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手段

人工智能手段具有准确预测与识别信用风险因素的重要实践作用,因此智能化与信息化的信用风险预测手段必须得到商业银行的全面重视。进入新时期后,商业银行面临非常激烈的银行业务领域竞争,因此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要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平台来准确预测市场变化状况,全面展开科学与客观的银行信用风险判断测评。在目前的现状下,很多商业银行正在全面致力于信用风险评估手段的转变调整,通过构建信用风险数据库以及实施数据挖掘的现代技术手段来估测银行信用风险,为银行决策人员提供精准程度更高的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支撑。

商业银行针对信用风险管理权限与管理职责应当依靠大数据的业务互动平台来进行准确区分,合理安排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人员职责权限。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必须要纳入银行内部管理的核心实施范围,基本宗旨在于防止银行资金被浪费或者被盗用,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资产安全给予更高层次的保障。商业银行目前针对银行会计內控措施应当不断予以强化,依靠会计内控手段来监督银行资金的具体流向,防止产生银行资产损失的后果。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管理负责人员对于智能化的信用风险管理辅助实施软件系统予以积极的引进,指导银行财会人员认真学习现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法规与法律,严格约束各个岗位人员的业务开展实施过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责任以及管理权限必须要得到正确的划分,如此才能确保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达到完善与优化的体系建设效果。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信用风险属于银行目前实施风险管理中的重要风险类型。商业银行如果表现为过高的银行信用风险,则意味着银行资金与资产安全面临威胁,并且还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良好信誉状况。当前时期的商业银行必须要应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趋势,客观上决定了商业银行针对银行信用风险应当能够正确认识以及妥善处理,全面提升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准能力。

参考文献:

[1]兰文燕,李丹青,韩玲.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综合研究[J].财经界,2020(36):5-6.

[2]李想.浅议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以QHD银行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35):89-90.

[3]闫歆,李珍.“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12):88-89.

[4]陆岷峰,周军煜.关于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导刊,2020(10):34-38.

[5]朱骅.商业银行网络信贷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产经,2020(22):185-186.

作者简介:

丁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丁黎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品牌研究杂志社

2021/07/16

品牌研究杂志读者评论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晒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