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品牌研究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图标
在线办公
图标
图标
联系我们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品牌研究杂志社: 品牌研究杂志社

图标
首页
>
论文选登
>
“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的转型契机
返回

“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的转型契机

时间:2019/9/4 22:43:12  点击:1316


       

  (武汉晴川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4)

  摘要:中国制造自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享誉全球。当下,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因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而面临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的威胁,中国制造传统模式受到挑战;同时国际上新一轮的因互联网而生的工业革命已拉开序幕,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正在强争产业链高端市场份额。中国制造正面临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制造;产学研;工业智能

  总体规模上看,中国制造业居世界首位,2016年制造业总产值占GDP总量的30%,实现22.35万亿万产值,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也高达20%以上,竞争力指数排名在全球制造业中排名第一。但这些荣誉背后,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优势削弱、国际市场挤压也是中国制造不得不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制造面临的严峻形势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中国制造从产业链上来看主要位于链条中低端,借由中国长久以来的人口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促使我国的产业价值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组装加工环节,而对于以产品设计、品牌研发等为核心的高端制造涉及较少;其次从生产投入看,中国制造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发展主要靠粗放式经营模式,其后果就是产品的同质化及经济生态资源的大浪费、重污染、低效益;最后从产成品的供需角度来看,中国在多个产业的产品滞销存在巨大产能过剩的同时也存在巨额相同产业的国外进口,这代表着中国制造的供需错配已然非常严重。

  2.刘易斯拐点的到来

  据有关部门统计,当今中国人口红利已近消失,刘易斯拐点的出现足以导致以传统模式为主的中国制造也出现拐点。以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以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逐渐吸引全球直接投资的眼光,可见的未来几年新的国际分工将导致全球产业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低端制造业将转移到东南亚等国,高端制造业则回流至发达地区。中国制造要继续保持领先就必须“壮士断腕”,大力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

  3.发达国家的工业革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国际掀起了一阵工业革新浪潮。针对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互联网时代,美国2012年将工业互联网战略纳入到国家战略层次,实力企业联合带动美国企业实现全部网络化,美国如果能够在工业制造上具备一流的“硬实力”,加之以其本身就闻名全球的信息科技“软实力”,美国霸权地位将更无可撼动。继美国之后,2013年德国政府顺应技术革新潮流,提出工业4.0项目,以希望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全面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日本也加入“互联网+”制造的工业阵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产业。

  二、“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的机遇

  中国制造在双重夹击下唯有顺应局势,大力推进互联网的融合,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嫁到传统制造业中,重新审视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等,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化,方能在全球新的工业革命继续保持。

  1.大数据化纠正错配——促消化

  “互联网+”是解决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良药”。通过大数据化,将我国产能过剩的诸多行业进行重新资源配置,通过网络化,将经济市场中生产和消费的攻击、需求环节精准快捷对接,通过信息技术化等将虚拟经济释放的信号转换成实际生产力,通过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筛选有效偏好传递到企业生产链,缓解信息传导滞后性造成的资源错配。

  2.产学研协同推动——促吸收

  中国制造虽体量大但技术低,科研投入及转化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制造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去甚远。长久以来,企业为追求当前经济效益,创新意识薄弱,研发能力不强;高校培养人才侧重于传统基础学科,对于制造企业的实践性人才需求接洽不合;科研机构的在向企业输出研发成果时渠道较少,进而吸收研发支持资金的范围也较狭窄,研发能力也受阻。总的来说制造、教育、科研的生产协同能力缺失,劳动力上用工难与就业难同在,产业结构上大需求与大过剩共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模式的便捷化使得产学研有效结合,促使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紧密合作成为现实。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可以基于互联网的广泛存在和便捷性大力拓宽与企业合作的渠道,企业也可以运用易获取的科研成果创造惊人效率,高校也可以与企业迅速对接,优化教学培养目标。在”互联网+”的行动推动下,科研资金的吸收、专业人才的吸收、创新技术的吸收可以精准快捷实现。

  3.制造转变“智造”——好出路

  中国制造逆境中生存,压力下转型,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及制造业产业链低端的生产优势逐渐丧失,迫使中国制造必须抓住智能制造这一关键领域。以华为为代表的优秀企业主动出击,大力促研发,在通信信息技术的智造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除此我国在超级计算机、一极一道、高铁等领域也取得重大成果。中国制造必须抓住新机遇,应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全方位优化结构,率先集中资金技术实现重点领域如基础领域的智能化,进而逐步推进整体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陈志文“.工业4.0”在德国:从概念走向现实[J].世界科学,2014(05):6.

  [2]许颖丽.从“两化融合”到“中国制造2025”[J].上海信息化,2015(01):24-27.

  [3]吕晶晶.布局“中国制造中国制造2025”[J].金融博览,2015(05):61-63.

  [4]裴长洪等.德国“工业4.0”与中德合作新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4(10):27-31.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品牌研究杂志社

2019-09-04

品牌研究杂志读者评论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晒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