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事关中国广大百姓的基本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基层形式主义的各类事件层出不穷。2020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基层出现的典型形式主义问题印发了相关文件,该文就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典型形式主义问题做了研究并指出其中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形式主义的产生原因、危害、解决办法做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形式主义
一、引言
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一词。在报告中一如既往地提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心,因此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确定了未来三农工作的实施方向。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由此确定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实施规划。2020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三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伴随着建设时间节点的临近,基层的压力不断加重,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不同于其他战略,和基层的交互更为紧密。这直接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两大工作作风问题愈演愈烈[1]。
党中央在2019年将当年定义为“基层减负年”,将普遍困扰基层的各类形式主义问题一一松绑,对基层的工作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紧接着2020年4月,中央提出了“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的观点,进一步指出要避免“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2],为屡见不鲜的各类形式主义事件盖棺定论。
二、形式主义的概念和特征
形式主义是一种在中国普遍出现的问题,它普遍出现且集中出现在基层。从表现形式上看,我认为它指的是一种违背实事求是、违背服务于民的宗旨的行为,形式主义的特点就是做表面文章,而没有实际的工作进展;从根源分析,它的实质是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做的是“让领导满意的事”,而不是“让百姓满意的事”,做事的人迷失了负责的方向,搞错了工作的主旨,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形式主义的问题。
三、形式主义原因分析
2019年被定义为“基层减负年”的一年,各级政府、各类机关以明文、通知、法规的形式试图减少或者解决形式主义,一时间热闹非凡,但是实际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形式主义对抗形式主义的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依靠一纸文件解决常年累月的恶疾本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要解决形式主义还是要从原因分析入手来剖析成因,以此方能有的放矢。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个体思想认知上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原因。在个人的原因上,部分同志由于思想认知水平较低,轻民心重领导。以应付工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自然而然的产生形式主义的问题。在体制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考核脱离实际:以乡村振兴工作为例,在部分任务上,由于缺少前期与基层的沟通,基层得到了极难在短时间解决的任务。任务难度大、时间紧,导致基层为完成脱离实际的任务只能以脱离实际形式主义来应付。甚至有时候考核早已完成的工作任务,导致基层只能将过去的工作成果说成当年的工作成果。
(二)偏好“一刀切”考核:上级的考核目标近年来呈现“一刀切”考核的趋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字化考核,即任务不分大小都要分解到数字化的增长方式上,单纯看数字增长来完成任务。部分目标本是不确定性、难以量化、多指向性的,却被定性为一个可视化、可量化的单一数字指标。一味片面的、简单的考核方式来考量绩效工作,导致碎片化的指标和实际的工作方向产生偏差,为追求完成碎片化的指标,基层简单的只往一处使劲。本该作为指南针的工作规划,一时间成了基层完成工作的救命稻草,末了考核的单项指标完成了,却对整个未来的工作毫无裨益。
(三)偏好考核可见的工作:由于很多考核的目标是不清晰的、多层次的,具体落实到乡村振兴上就是:投入了的资金量和达成的工作效果不一定成正比;完成的工作目标难以以肉眼考察。随之而来的就是形式主义的考核目标制定,对于难以界定产出效果的项目取而代之考核投入成本,导致基层一味的投入资金,成为数字攀比大赛,对于项目最终的建设成果却不关心。对于难以肉眼考察的项目,取而代之考核台账,基层的工作压力就从做实事转移到落实台账工作上,被迫形式主义对抗形式主义。
四、形式主义的主要影响
(一)额外增加了负担:最显著的形式主义危害就是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产生了治理工作以外的额外工作量。过多的检查、过多的文字材料佐证无形中增加了原有工作之外的负担。尤其是部分部门看重“工作留痕”,过度歪曲痕迹管理的真正内涵,2018 年7 月,《半月谈》发表《以痕迹论政绩,“痕迹主义”有点过了》[3],诸如此类的治理手段对治理目标的替代[4],当本作为工具的台账、绩效、痕跡成为了考核的目标,过于强调这样的目标容易导致工具最终成为了最终追求的目标,也就成为了追求的最终价值。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不是看“成效”好不好,而是看台账完不完整,在这样畸形的舍本逐末的价值观下,最终导致工作量剧增。
(二)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由于形式主义是在体制内伴随着检查、考核产生,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的满意度几乎影响不到形式主义的部门,逐渐的背离导致群众的满意度不断降低,对上负责制最终背离人民,难以改善民生。
(三)容易偏离既定的工作目标:一旦计划制定不合理,加上基层的形式主义应付,最终导致的是发展的步伐逐渐偏离预期的目标,以形式主义代替政绩,最终偏离目标。原有应该雨露均沾,用于逐步发展的资金,最终却以项目式的方式用于建设亮点工程,背离了各类规划和工程的工作目标。[6]
五、形式主义的解决思路
(一)加强基层的主体能力,建立基层传达渠道
要破解形式主义的根本解决办法是最接近百姓的基层的呼声能有效传达,及时纠偏。现在形式主义最大的问题是没人注意基层的呼声,没有基层传达的有效渠道,基层发声不重要,自然也没人重视。只要基层的想法能有效传达,负面的情况能第一时间曝光,形式主义就会迎刃而解。
(二)精简政务流程,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放弃复杂的、重复的、没有意义的考核方式,减少基层的压力,逐步落实好减轻基层压力的工作,让基层从繁复的检查和考核中解放出来,让基层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基层问题的解决途径。
(三)评估考核体系,建立科学考核方式
在考核体系上要避免不科学、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估方式方法,使得考核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偏离目标、渐行渐远。
(四)鼓励基层创新,激发基层自主治理
无论是村民自治或者是基层治理能力探索,都需要放权让基层有足够的空间去大胆探索,给予基层足够的活力,让基层充满创造力,这样基层才会进一步逐步放弃陈旧、死板的形式主义对抗。
参考文献:
[1] 本刊记者.乡村振兴容不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J].清风,2020(19):14-15.
[2] 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若干措施[N]. 广西日报,2020-06-03(005).
[4] 赵阳:《以痕迹论政绩,“痕迹主义”有点过了——不能让痕迹管理成形式主义新变种》,《半月谈》2018 年第14 期。
[5]颜昌武,杨华杰.以“迹”为“绩”:痕迹管理如何演化为痕迹主义[J].探索与争鸣,2019(11):111-121+159.
[6]耿羽.乡村治理中形式主义的新表现及治理路径[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0,42(06):80-87.
作者简介:
朱云涛(1992—),男,上海闵行区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朱云涛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