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摘要:科技园区是科技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园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服务诉求具有差异性,因此科技园区对企业的服务要解决企业的诉求和解决企业的痛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科技企业的需求,构建符合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特色的服务体系。
关键词:科技园区;精准服务;服务体系
一、引言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孤岛,它们既有对办公、研发中心、中试实验室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也有对人才、技术、资金其它生产要素的需求;需要与政府沟通的渠道以及与同业间的沟通渠道、市场推广的渠道等。通过这个企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更低的进入成本,通过更直接、及时、方便的信息对称渠道,降低创业门槛,加快企业发展。
科技园区是科技企业发展平台,园区服务体系是科技园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园区平台所承载的产业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科技人才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重要平台。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园区投资建设、招商运营,重点以打造科技产业发展为目的。该类园区在服务体系构建上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诉求和产业发展,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促进产业、企业、服务机构和创新资源形成协同服务网络,构建多维的服务体系,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二、科技企业服务需求
(一)企业发展生命周期及特点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发展生命周期是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经营特征、管理特点,诉求和痛点具有差异性。园区管理者根据企业生命周期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和对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企业各发展阶段调研,笔者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孕育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本文重点研究初創期和成长期企业,属于孵化期和加速期的科技企业,其特点为企业创业最原始的阶段,也是创业最艰难的阶段,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产值较低、管理水平较弱,财务制度不健全,受到人才、资金、技术因素的制约影响比较大。
(二)科技企业服务诉求
科技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园区需要为这类企业,特别是初创型和成长期企业解决这阶段企业所需的产业发展空间、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痛点,政府园区需要全程帮助对接政策、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服务创新企业发展。企业对服务诉求包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企业产业孵化服务,主要是企业自身发展实力很弱,普遍面临人才、信息、空间、市场等困难,需要科技园区搭建服务平台,整合各种要素资源为企业提供孵化和加速服务;二是融资服务指企业需要各类融资的资源对接;三是信息共享服务,指初创企业管理功能不全,对外部信息缺乏了解,因此科技园区需要提供信息纽带服务,解决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级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四是人才引育服务需求,指科技企业发展主要依托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汇聚,需要园区提供引人、育人、留人的途径和政策;五是政策支持服务,指科技企业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扶持政策需求,政府主导型园区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和科技政策,通过提供培训、宣讲等形式将政策落到实处。
三、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概况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成立于2010年,是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园区围绕产业定位和重点发展领域已形成了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移动互联、数字文化等六大产业集群,园区注重培育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持续保持创新活力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一些具有龙头引领效应的企业,已培育独角兽企业1家、主板上市公司1家,准上市公司2家。集聚各类人才1万多名,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笔者在调研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530家企业基础上,深入挖掘科技企业的服务需求,构建具有政府主导型科技园区特色的“一条龙”服务帮办企业、“一揽子”政策帮助起步、“一对一”帮扶解决问题等企业服务体系。
(二)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一是满足产业发展原则,智慧产业创新园是政府主导型园区,其建园初衷主要是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实现科技产业集聚,高端人才集聚。因此园区在构建配套服务体系时,紧密围绕园区产业定位,满足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在孵化和加速阶段的需求;二是满足科技人才需求原则,人才是科技园区活力的根本,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打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条件,是园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三是营造创新氛围原则,在创新驱动时代,广泛链接各类创新要素,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三)“6+1”和“O2O”服务体系构建
“6+1”是指六项线下服务平台和“1”指线上智慧园区服务平台。通过全方位线下服务体系和线上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及时的全方面的服务。
(1)投资发展服务,园区针对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企业,按照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为企业提供投资咨询、市场调研、政策咨询服务及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外汇登记等一系列手续,为企业不能阶段所需要的各类政策的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
(2)科技人才服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园区搭建科技人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智力及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服务,建立人才科技服务团队负责人才科技政策咨询和服务,同时构建内培外引人才服务体系,引进专业实训第三方机构(甲骨文人才实训基地),订单式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服务;紧密联系各高等院校的合作平台,为企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专门出台政策,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创新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引人育人提供政策保障。针对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等不同需求,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服务。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政策资源、服务资源,提高人才工作的针对性、精确性和实效性,不断激发人才创业创业活力。同时引进一批专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报、专利申报、扶持资金申请、高企申请等科技中介服务。
(3)企业运营服务,园区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性服务,主要提供初创企业所需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合作对接、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产品推介、产品认证、行业培训、企业内训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服务。
(4)金融资本服务,资金是在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园区专门设立金融服务合作联盟,主要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咨询,资本对接,科技银行融资等服务,鼓励通过资本运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筹集资金。园区打造多元化融资服务,满足各类企业差异化需求。园区出资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拥有较好市场前景,对能形成一定规模的科技成果的孵化和培育。
(5)公共技术服务,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联合,共同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科研设施共享等服务。园区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工作专、博士后工作站、产业研究院等。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探索“大学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园区重点发展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顶尖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创新政府资金与政策等支持机制,为新型研发机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6)综合物业服务,组建专业化物业管理团队,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园区保洁安保、设施维修等物业日常管理服务。提供会议服务、办公服务、餐饮等商务配套服务,为园区企业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入驻服务。
(7)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在数字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园区智慧化服务应运而生。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作为嘉兴市智慧园区建设的试点,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和系统对接,推动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专业化和集成化园区信息服务,通过增强服务信息的透明化和规范化,促进服务供需双方对接,实现服务“零距离”。园区专门开发了移动端和PC端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将六方面线下服务转变为在线服务,实现智慧园区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资源对接,企业与第三方各类服务机构信息及时互通。通过智慧园区企业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办公空间租赁、投融资、政策咨询与申报、物业服务、停车管理等创业服务在线办理。
四、新形势下科技园区服务体系发展趋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入园企业对服务的需求也在从传统单一化的服務向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得到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转变。面对这种需求的转变,园区运营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更加精细化、多样化,有效整合企业产业链各类资源,构建创新服务生态系统。随着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科技企业的特性越来越丰富,企业的发展对相关的、创业、人才、生活等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快。园区服务体系要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基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园区利用走访、调研或者微信群、SAS系统等线上网络平台,实时了解入园企业需求,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及时调整园区服务的重点和方向,满足入园企业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推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六平,王宇红.大学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J],2005(2);
[2]祝远方,姜文欣.产业园区管理中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分析,产业科技创新[J],2019(32) ;
[3]陈丽华,王璐.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科技中国[J]. 2019(4)。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中心? 戚能杰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