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品牌研究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图标
在线办公
图标
图标
联系我们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品牌研究杂志社: 品牌研究杂志社

图标
首页
>
论文选登
>
我国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贸易视角分析
返回

我国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贸易视角分析

时间:2022/7/26 2:00:00  点击:366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GDP年增长率平均6.5%左右,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居于前列。外贸进出口方面,连年增长,202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以互联网为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发挥重要作用,不但成为国内市场经济高效运转的基础动力,也成为我国对外经济中的一个颇具竞争力的领域,已拥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承担了不少重要国际项目建设任务。也出现一些预期之外的情况,核心在于信息技术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局部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经济学;贸易

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幅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实现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幅27.4%。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多年来经济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包括相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完善的工业化结构体系。从信息化领域的视角看,作为信息技术产业承担主体的微观企业,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挺得住、站稳脚,政府的资源支持必不可少,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和发展,也是重要因素。

一、基本背景

(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概述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用短短几十年发展时间,经历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度走过的路,无论在中华民族自己的发展历史上,还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们的自然禀赋优势、人口资源优势,更利益于我们全国上下一条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改革、稳定和发展大局,持续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对内搞活,鼓励出口,以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在世界经济舞台中成长壮大。

(二)信息技术产业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特征都很突出的领域,也是世界各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的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从行业对比角度看,信息产业具有三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作用基础性。信息产业以通信系统建设为核心,构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态联系协同网络,实现国家信息资源的有序流动与分层、分级管理。信息资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整体运转效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条件,世界普遍予以重视。我国是一个综合性大国,信息化先行更是一直处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二是社会敏感性。通信信息及对应数据不是普通经济数据,而是具有明显的、特殊的社会属性,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信息产业的敏感性越发突出。三是技术多元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在改革开放环境下,我们抓住机会,利用市场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通信网络全国范围内全覆盖,为现在的互联网经济以及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创造了有力条件。不过,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应用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至少在2005年以前,核心通信技术设备的生产制造则远落后于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通信技术先进国家,我国的通信市场也自然成为众多国外厂商赚取超额经济利润的最佳地方。因此,我们的通讯基础设施国外产品种类多,规模大,造价高。

二、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

(一)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80年代以来,在我国信息技术市场中,承担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国内微观主体不在少数,按照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制造类厂商和服务贸易类厂商。前者的主业集中在信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加工方面,包括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和技术创新;后者则主要面向市场消费者提供商业贸易服务,可以面向国内市场,也可以同时扩展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可以是厂商提供的完整产品,也可以是经过简单组装加工而成的产品。从核心技术角度上看,生产类企业是真正技术拥有者和使用者,其产品技术层级及投放市场的经济利润大小取决于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情况,自主技术数量越多、层次越高、相对优势越大,越能提升企业价值及市场竞争力,应对市场风险、避免技术封锁的能力越强;反之,则会处于被动状态,技术发展和市场占有量永远落后于核心竞争对手,特别是涉及国外技术管制的情况下,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信息企业将无边界、无限度受制于外方,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相反,信息企业能够长期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利用,不停留在短期纯商业销售规模业绩层面上,不追求所谓全球排名次序的高低,而是勤耕不缀,长远着眼,面向国际市场,让利企业员工,则会形成厚积薄发、独具特色、坚韧顽强的企业风格,逆风飞扬,扶摇直上,承担起企业使命和国家使命。近两年来,国内两家信息类技术企业在面对某西方大国的无理贸易行为时,各方面表现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完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旦被对手“卡脖子”,只能就范,别无选择;而另一个正好相反,核心技术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信息企业,并且早有应对严峻挑战的准备,赢得了国内外各方的普遍肯定。

(二)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

近些年,我们经常谈到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其实,其中就包括着核心技术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核心技术竞争力在整个综合国力中是占据很大比重的,因为核心技术决定了在国际经济产业循环价值链中,一个国家处于高低还是低端,高端价值回报幅度大、频率高、时效久,周边拉动效应强。而非核心竞争力带来的国民财富的增长,则只具有经济属性,不会形成企业级和国家级竞争对手的关注对象,也很容易受控于双边或多边核心技术管控的约束,波动范围很大。在核心技術整体体系中,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处于基础层面,作用举足轻重,是和平时期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全行业要素,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均如此,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逻辑整合手段。而在非和平时期,则更与国家最高利益的保障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三、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贸易分析

(一)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微观经济学理论中,技术要素与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土地要素、厂房要素和设备要素等一起,决定厂商的产出。并且,在常见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或增加的模型中,技术要素是在整体上发挥作用,与上面谈到的其他要素相对独立,这一方面突显了技术对经济活动影响的特殊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微观主体生产活动中技术创造、技术应用和技术产出的多样性,但是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们在技术要素的区分度上,并没有做更为细致的分类。部分原因也在于,如何刻画不同厂商的特有核心技术与基础公用技术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强的动态特征,理论上难以把握。而在宏观经济学体系中,从更一般的层次上强调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行业视角看,行业技术的发展必将在推动行业进步、保障行业活跃度、增强行业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跨界辐射作用多比较明显。那么,根据上面的基础理论可以推断出,作为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独立特征极为鲜明,而公共基础性质又十分明显的信息产业技术而言,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对于企业微观主体、信息技术市场还是国家核心能力,都具有至为关键的作用。不断推动信息产业核心技术进步,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施重点和战略重点。

(二)信息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我国贸易环境的影响

目前,世界经济整体上处于开放经济状态,没有一个国家处于30年前的完全封闭状态中,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应该说,经济全球化、贸易便利化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而这一形态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也一直得益于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因为有了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手段,贸易规模扩大、节奏加快、关系加深、效率提高。在此环境下,如果信息技术领域核心竞争力状态良好,则会在贸易出口的方向上创造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包括直接的信息技术贸易,以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应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领域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010年以后的近10年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信息产业中已经占有重要位置和突出份额,已由80、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来的引进来为主,向走出去为主转变,海外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深层上看,离不开我们自主信息化核心技术能力的整体增强。

四、结束语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由各个行业的发展共同构成,按社会生产活动在宏观经济循环中的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无论从哪个角度划分,都是对社会财富的发现、创造、分配和消费等阶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标识。从微观上看,一个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本质上看是各个微观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适应外部生产资料供给情况,以及如何在产品服务中集成自己的企业价值、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在市场同业集合中有合理的发展空间,在梯度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微观独立主体地位。实质上,也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保持和发展问题。具体到信息产业方向上,我国已经初步进入满足自用、适度输出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会直接创造相当规模的产业价值和贸易进出口总额,另一方面,也会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加速进步和海外输出,在此过程中,核心技术的创造和掌控至为重要,不仅要依靠微观企业长抓不懈,也需要国家在战略层面总体布局,顶层设计,在重大基础科研领域布冷子,出奇招,保障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在新世纪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徐靖宇.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程中的主要模式[J].经济视野,2019(5):36—52。

作者简介:

郑然(1986.4—),女,北京,瑞典驻华大使馆,对外经濟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国际贸易专业,进出口管理与战略方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郑然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品牌研究杂志社

2022/07/26

品牌研究杂志读者评论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晒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