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摘要:金融经济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提高,如今更是网络行业不断发展的促进下增加了大量电商企业,人们通过电商平台就能够购买东西,但这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租金、进货费用较高,导致其自身破产,但实体经济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能够相互良性地进行交流,保证市场经济稳定。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关理论及关系
(一)相关理论
金融活动的形成与货币支持无关。相关的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这其中关键就在于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优势。人们在观察金融活动的变化时,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更多的财务和经济信息,并根据这些经济信息做出下一步的财务行为,从而促进金融行为的科学化。对金融活动进行投机,专业、科学地对所有资源进行分配,可以减少投资失败的案例,大大增加投资的准确性,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失败带来的财务风险。然而,实体经济在驱动方面有超强优势,他们各自的优势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关系分析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间相互促进、相互牵制。它们共同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缓和了矛盾,促进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国有企业的经济结构有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基础性作用。一定程度上实体经济的出现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金融活动不断变化,但始终是以实体经济为重点展开工作。通过实体经济能够真正展现金融活动所隐藏的价值,在金融经济高速发展的如今,金融活动体系在不断完善后,金融活动的经济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金融经济的影响依旧可以间接促进实体产业对有限资源的配置。
二、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冲击
(一)影响分析
1.积极影响
发展过程中,金融经济会对实体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金融经济本身就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比如长期的金融活动中的重要功能:清算、股权细化、支付等等,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经济与實体经济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经济并不是特别喜欢实体经济,所以很多的资金都趋向于房地产领域,而且金融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金融经济出现风险时,能够有效的恢复,进一步降低财产的损失。
2.负面影响
金融经济在发展中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助力,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纠纷,可以说一定程度上金融经济会对实体性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身原因,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可以促进金融体制创新,刺激金融机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的金融机构现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在一定情况下推动了体制的创新,在金融机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
(二)带来的冲击
1.金融风暴可能导致市场波动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在向农村信用银行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已经表明我国金融体制即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银行业经济风险降低。但是,随着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部门逐步加强监管,导致许多社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造成市场金融动荡,继而使得市场动荡不安,同时,在企业失去资金的支持后,实体经济也会面临发展受限的艰难局面。
2.融资标准影响企业的发展
由于银行领域的特殊性质,使得银行发展以及转型都是一刀切,一般情况下,银行的信贷都是一场业政策为基础,简单说,一旦资金不足,企业的经济发展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会使得领域的相关材料采购成本持续增长,长时间的发展一定会使得经济利益受到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资金提供支持,国民经济也需要满足大量的资金需求。因此,企业在投资建设过程中盲目投资是必然的,加剧了资金流通的矛盾。
(三)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直以来,货币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对于虚拟的金融市场而言,货币可以获得但却只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发展金融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市经济为推动力量,可以说金融经济是借助实体经济而发展壮大的,但是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金融经济已经逐渐的偏离了实体经济,这一方面凸显了金融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逐渐的放弃了货币中的重要位置,即便短时间内金融经济将会持续发展,但是从长远环境而看并不利于后期发展,总而言之,金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助力。
(四)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总是感受到金融经济的便利。其中,最典型的是人们使用支付结算程序。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关注金融经济的特点,优化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金融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而我国在短短几年内就跻身世界各国行列。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金融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一)优化金融体系
为了有效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与互相促进,金融经济应该与社会各领域合作,同时鼓励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参与到金融的产品活动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体系优化提出建议,这一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发挥好带头作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金融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和政策支持,持续优化金融行业的信用体系,不断提高资金周转的利用率,从而保障金融风险管理功能。
(二)优化金融环境
只有不断优化金融环境,才能为中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提供营养。作为政府组织,必须高度重视二者的合理沟通,形成市场管理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引导社会各群体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持有的资本金较少。如果不受政府的控制,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被抛弃。为此,政府等有关部门必须集思广益,加强宏观调控工作,推动我国信贷市场和环境不断优化,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因此,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顺应时代进步的,也是适应经济市场发展规律的必要条件。最后不断加强金融环境的优化工作,为科学合理的金融市场提供助力,与此同时,加强人才战略保证金融市场的人员流动率。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经济发展方向。建设更强更好的金融市场。
(三)拓宽融资渠道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实现政企沟通自由,让金融机构随时掌握金融政策,根据政策对金融业进行科学规划,完善企业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应恰当解决现今金融结构体系中的冲突,金融专家应积极提出有效且科学的解决对策,以确保金融行业服务质量水平的細化以及金融融资途径的拓展。此外,金融业要积极参与经济管理,不断创新行业服务理念,制定信贷政策,保持机构平稳运行。这些措施将对扩大财政融资起到积极作用。最后,要把握金融业市场形势,合理调整资本模式和资本结构,从全局上增加资本机会,提高资本服务质量。
(四)加强金融经济市场监管
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就必须要提升金融积极的市场监管力度,针对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完善融资方式。同时,还可以成立相关的资金组织,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加强知识产权宣传,鼓励民间组织支持企业,持续创新高收益的股权债券融资模式,不断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将政府融资与市场相融合,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化演变。
(五) 发挥实体经济作用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依然是实体经济为主,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快速发展,要保持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唯有围绕实体经济,金融经济才能持续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因此两者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结语
由上文可知,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互相依存发展,都是,这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也会对目前的市场经济矛盾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要通过优化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环境、拓宽金融融资途径等方法,持续加强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的良性互动,进而能够推动金融市场秩序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形成健康发展的经济格局。总之,对于金融经济来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诸多便利,但若是在发展过程中忽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必然会导致无法稳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琳.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思考[J].时代金融,2020(33):94-96.
[2]郝奇彦.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研究分析[J].商展经济,2020(09):62-64.
[3]刘静.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9(21):7-8.
[4]彭巍.关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9(20):17-18.
[5]朱亚锋.关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9(17):6.
[6]靳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0):104+106.
[7]佟璟.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35):92-93.
[8]郭佳.关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0):110-1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孙晓萌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