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品牌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1847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84/F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22-571
投稿邮箱 :ppyjzzs@163.com
地址: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26号
投稿邮箱 : ppyjzzs@163.com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金融对外开放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20年的9月,于金融大厦举办的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中针对金融对外开放的整体走向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银保监会以及央行的代表人均指出金融对外开放是金融业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而从某一层面来讲,金融对外开放也会受到金融风险问题的威胁。因此,下文基于金融风险管理的视角,围绕金融对外开放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对外开放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视角下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我国的金融体系与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直观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其发展背景是基于计划经济,这就意味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面临更多风险问题。可以认为,在近些年的金融对外开放历程中,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便是金融风险问题,其是在关注金融风险的同时逐步开放和发展而来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增大,随之而来的风险因素也逐渐增加。虽然我国的经济体系已经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但在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仍旧存在,也是决定金融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1]。
此外,也可认为经济体系是决定金融风险的关键因素,当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时,经济体制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金融业对外开放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受到趋利心理的影响,在发展和改革金融业的过程中,必定会持续关注金融风险问题,这也使得从业人员的金融风险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可以认为,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发展之路以及金融改革之路均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可以称之为是对外开放的风险之路。在历经四十余年的对外开放后,我国金融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其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金融风险的管理作用
1997年所爆发的金融危机使我们首次认识到金融风险问题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在此之后,部分学者提出了零风险的经营口号,但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零风险经营是不可能实现的经营目标。因此,在后期发展中,我们已经逐步接受金融活动中的风险问题,并且认识到金融风险是金融业伴随发生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投身于金融业中的人员也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即管理金融风险和承担风险。可以认为,金融业的发展中风险与收益并存,以投资为主的经营均是以风险来换取收益,而金融市场则属于金融风险分散的经营场所。在金融市场发展中,金融风险问题属于常见问题,如何降低风险发生率和对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管理成为金融机构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在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也应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保障金融对外开放的发展进程,使其能够抓住金融业的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服务能力[2]。
从某一层面来讲,经济体制本身就需要面临诸多风险问题,属于风险经济的范畴。这主要是由于在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需要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技术因素、生产因素、行业发展因素和同行业的竞争因素等。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受到国外冲击的影响。此外,也有自然灾害等对经济体制发展的影响。上述客观存在的风险问题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由于存在不确定的特征,仍旧难以避免,是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在前期的发展中,为了降低此类风险问题所采用的主要措施为,通过国家的统一调控来控制市场价格波动,降低市场风险,并通过国有来消除生产风险和消费风险。此种风险控制措施的特征为,大部分风险问题均由国家承担,且在某一时期,还通过封闭经济体系的方式来抵制外部经济的影响。但经过长期的发展来看,此种过于单一的风险管控形式,虽然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几率,但也限制了经济体系的整体发展,致使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下降,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难以获得良好的竞争力,这将带来更为巨大的风险问题。
金融对外开放的形势下,虽然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在金融业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风险问题也更加多样,除面临来自国内同行业的竞争风险之外,还需面临来自国外同行业的冲击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客观风险也不可避免,这将严重限制金融对外开放的发展进程。此时,便突出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建议相关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需要担负起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的重任,帮助个人或者部门转移和承担部分金融风险。
三、应对金融对外开放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做好风险问题的内部分散,强化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面临外部风险问题时,除金融机构以外,一些非金融企业以及个人均会依据其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承担部分外部风险,有效的金融体系可以通过对外部风险的有效分配来分散风险影响。在此过程中,虽然部分金融机构或者经济主体会由于风险问题的影响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的问题。但此种风险分摊的方式可使金融体系的整体風险承担能力提升。通过对风险问题的有效分配对金融体系进行有效调整,在面临风险问题时也能发挥良好的经济服务能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保障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二)确立国际风险管控机制,借助风险分散和对冲降低风险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风险问题也呈现出全球化分散和对冲的特性,这为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主要表现为,发生金融风险时的风险承担主体更加多样,相关的金融体系可结合全球化分散和对冲的特性进行风险管控,且通过对经营成本的灵活分配可起到良好的风险控制作用。因此,在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全球金融风险的发展特性,确立国际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对风险的有效分散与对冲来降低风险影响,保障金融业的稳定发展[3]。
(三)优化金融风险标准,促进金融体系运行质量的提升
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金融体系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越加多样。除了要面临国内金融风险外,还需面临诸多不可控风险和国外冲击影响。基于此,在进行金融风险管理时,应结合现阶段的金融体系发展状态以及国际化的金融发展环境对金融风险标准进行进一步优化与补充,使其与国际上的金融风险筛选机制相统一,确保其在面临国际风险时能够及时明确风险等级,了解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体系所带来的直接影响,确保在新风险标准的指导下,相关的市场参与者均能不断强化自身的风险经营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强化风险管控能力来保障金融体系的整体运行质量,促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发展。
(四)加大金融供给侧改革力度,强化金融开放过程中的风险应对水平
金融对外开放标志着我国的金融体系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同时应控制好金融开放的力度,保证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管控能力的协同作用,一旦金融开放力度过大,与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不符,这很有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供给侧改革工作的开展,可通过对金融结构的改革来增强金融业的金融服务能力,使其在面临金融风险时有更好的风险抗争能力。
金融供给侧改革也是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其主要改革目标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改革主体以金融结构改革为主,致力于通过强化金融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来助力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金融体系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时不仅仅局限于对资金和金融产品的服务,还包括风险承担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即金融机构需要与实体经济共同承担金融风险,同时还应及时向实体经济展现特定时期的风险管理标准,保障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可以认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进程是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强化其经济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金融对外开放而言,金融结构改革也可提升资源配置水平,降低外部不确定因素对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使其自身的经济服务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结束语:金融业的发展可为经济体系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形势下,金融风险趋于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需要面临外部冲击影响,急需对风险标准进行改进,使其与国际上的风险标准相适应。此外,也需结合国际金融市场,对金融风险的管控机制做出调整,通过合理的金融风险管控来降低风险影响,促进金融对外开放的整体进程。上文中在对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风险管理的作用做出分析后,又提出了几点应对金融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張璟.大数据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32):97-98.
[2]赵爱玲.如何推动全领域金融对外开放[J].中国对外贸易,2020(09):12-14.
[3]王文.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布局金融强国战略[J].金融世界,2020(01):58-61.
作者简介:
张保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保斌
本文由: 品牌研究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1/12/21